千年为计 擘画长远:为雪域高原生态画卷增绿添色
万物各得其和以生,各得其养以成。传统的生态文化理念认为,自然的本质是整个自然界表现出来的生生不息的趋势。正所谓“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”,中华文化自古展现了丰富的朴素自然观,“天人合一”的观念也始终贯穿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。
草木植成,国之富也。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,并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,顺应自然、爱护自然成为了当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建设“美丽中国”,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;十九大报告指出,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建设美丽中国;二十大报告指出,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。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必须以更高站位、更宽视野、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,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。
美丽西藏,拥有完整的“地球第三级”生态系统,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世界气候调节器。高原之上,连绵的雪山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金色光芒,三两成群的野生动物在天然草原悠闲踱步,碧蓝宛如猫眼的湖泊岸边盛开着五色的簇簇花朵......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,西藏的雪山、冰川、湖泊、湿地、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,其生态文明价值不言而喻。
2021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期间指出,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,利在千秋、泽被天下。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保持战略定力,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,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。
2022年,西藏严格落实《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》,印发实施《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(2021-2035年)》。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进程中,西藏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2.31%,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8.02%,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9%以上,主要江河湖泊水质优良、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%。万里羌塘、珠穆朗玛峰、雅鲁藏布大峡谷等6个区域,一起被纳入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,西藏全区50%以上的国土面积被划入了生态保护红线范围。
绿色,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,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本色。如今,“山添绿、人增收”已成为了高原百姓的目标,“化沙丘为金山”创造着高原净土的绿色传奇。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,从四十年前的“举目远望一片沙,大风一起不见家”,变为了如今的青杨、藏沙蒿、沙蓬等植物簇新吐绿的一方绿洲,控制风沙的绿色长廊与苗圃产业在同时兴起;在五十多万亩的贡德林大草原上,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恢复增长,农牧民通过草原、动物、河湖治理和旅游业吃上了“生态饭”;发展好高原生物、清洁能源、高新数字等绿色产业越来越成为重要共识。
“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,不是以十年、百年为计,而是以百年、千年为计。”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,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发展。在历史的长河之中,人类文明的延续离不开环境本身,将美好的环境生活留给子孙后代,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,也是万物并育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。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守护好青藏高原的生灵草木、万水千山是对子孙后代的重大贡献,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建设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(中国西藏网/文 王妍丹)
作者:中国西藏网 编辑:ZG01